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银行理财投资期限错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银行理财投资期限错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风险错配和期限错配指的是什么呢?
- 什么是期限错配?
- 禁止期限错配什么意思?
- 新规定来了,封闭式理财产品不能低于90天,你知道吗?
风险错配和期限错配指的是什么呢?
首先谈有限合伙基金模式。P2P平台通过有限合伙基金机制将小额资金汇集,投资于准入门槛较高的信托产品,使得原本追逐“短、平、快”的小额资金承受了较原来更差的流动性。信托产品较差的流动性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在监管层发文表态将打破“刚性兑付”之后,信托产品的高风险特性将得到充分暴露。
这意味着,P2P平台投资者的投资收益没有原来高,但投资产品的流动性却比原来差,风险也比原来高。无疑,有限合伙基金模式造成了有悖直接投资的风险错配和期限错配问题,蕴藏着较大的风险。 其次看P2P平台融资担保模式。虽然P2P平台和信托公司合作发放小额贷款时,交易结构设计得非常精巧,但无一例外都要求P2P平台实际控制人提供全额担保和履行差额补足义务。
该交易结构实质上是利用P2P平台的自身信用来融资发放***,其中的利差仍被P2P平台据为己有。该类信托产品的风险取决于P2P平台自身的信用和风控能力。对于信托产品投资者来说,该类信托产品的风险没有得到充分的揭示,存在一定的风险错配问题。
什么是期限错配?
通俗的讲:
你有一笔欠人家的钱,明天就要还。
而你这个月的工资得到月底才能发下来。
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如果财务状况良好,完全可以依靠自身储备资金来缓解还款压力,那么也最多算是短暂的财务危机而已;可是,如果平台没钱,还不了呢?部分平台就会将爪子伸向新的投资者,发布新标来募集资金,再用募集的资金去偿还已到期项目的待还本息,一旦这种模式不能及时依靠正向资金流来解决,就会形成长期滚雪球模式,即“庞氏***”。
当然,这是在平台被动的情况下发生的期限错配行为。实际上,一些跑路平台或问题平台在项目发行初期就有着期限错配的嫌疑。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时间拆标下的期限错配行为
这种情况涉及到拆标(包括金额拆标和时间拆标),期限错配风险主要是源于时间拆标,举个例子,将借款期限本应该为12个月的标的项目,拆分为两个6个月期限的项目错开来分别发行,然后用第2个标的募集的资金去支付第一个的到期本息;一年后,借款人到期还款,平台支付第二个标的到期本息。
期限错配是指如果风险缓释的期限比当前的风险暴露的期限短,则产生期限错配。如有期限错配且风险缓释的剩余期限不到一年,则不承认风险缓释在资本要求上的作用。英文对应词条“maturity mi***atch”,“maturity"即”成熟“,在金融范畴则引申为”到期“的意思(债务到期,该还钱了或者该收钱了),"mi***atch"即”不匹配“。
禁止期限错配什么意思?
禁止期限错配通常是指某一限制规定的禁止期限在实践中被明显错误地应用到与其原本目的不相符的情形中。
例如,禁止期限被错误地用于扼杀竞争或禁止某项行为的自由,或者被滥用来威胁或滋扰他人。在这些情况下,禁止期限的应用可能会变成一种不公正、不合理或违法的手段。
因此,在使用禁止期限时,需要注意其应用的具体条件和限制,以避免出现错误或不合适的情况。
新规定来了,封闭式理财产品不能低于90天,你知道吗?
就资金池规范管理,《意见稿》在 “三单”(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管理要求的基础上,要求金融机构加强产品久期管理,规定封闭式资管产品最短期限不得低于90天,根据产品期限设定管理费率,产品期限越长,年化管理费率越低,以此纠正资管产品过于短期化倾向,切实减少和消除资金来源端和资产端的期限错配和流动性风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银行理财投资期限错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银行理财投资期限错配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