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投资理财直接折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投资理财直接折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人民币近几年现金折现率大概什么数?
- 11%存款年利率投资理财安全吗?
- 理财投资回报率超过50%的投资可信么?
- 现在银行还发行保本理财吗?收益大概有多少?
人民币近几年现金折现率大概什么数?
现在我国的通货膨胀率稳定在3%左右,以此来推算,到了2028年,1万块或许只相当于现在的7400元,所以说未来最不值钱的东西就是现金。因为过去三十年里,人民币就是一直在贬值的。
19世纪80年代
1981-1990年,十年时间,人均GDP增长了3.34倍,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08倍。全国GDP也从4892亿元增至1990年的18667亿元,增长了3.82倍。如果不考虑物价因素,这时购买力只是微贬而已。
这10年中CPI同比增速普遍较高,特别是在88年二季度-89年三季度这段时间,CPI月均同比百分之十几二十几的增长,最高是1989年2月,当月CPI同比增速28.4%!可以说早在三十多年前货币就已经开始贬值了。
20世纪90年代
到了1991-2000年,中国改革开放渐有成效,经济增速进一步加快,1993-1994年的GDP增速甚至一度超过30%。1991年GDP从21781亿元增至2000年的99214亿元,期间人均GDP增长了4.15倍,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69倍。
这时候人均收入的增速已经开始跟不上GDP了,同时市场经济带来了货币和商品的极大丰富,货币贬值速度开始高居不下。同时物价水平CPI开始疯涨,1994年1月至1995年5月,月均CPI同比增长一直保持在20%以上,在20世纪最后20年里,国内经济成就可圈可点,但货币的贬值速度也超乎想象。
21世纪
2001-2010年,中国加入了WTO,经历了08年金融危机。GDP从2001年的10.***万亿元跃升到2010年的41.02万亿元,增速与前两个十年基本持平。期间人均GDP增长了3.45倍,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2.79倍。
CPI月均同比增速还是继续坚挺,金融危机也影响不了,所以2001年到2010年货币购买力还是处于一个持续贬值的状态,特别是在08年-10年贬值速度最快,这短短的两三年中,M1和M2增速都创出了98年以来新高。
把“吗”先去掉,一点也不安全!这不就是个由金融公司操盘的民间借贷么,与p2p有啥区别,银行只负责监管账户资金流向,又不对投资风险承担责任,安全措施在哪,风控体系呢!
目前,市场上最高的存款利率,5年期也就5.45%左右,而11%的存款利率,相当于基准上浮300%,目前没有哪家银行能给出如此高的存款利率!即便是银行理财,也很少有超过10%的预期收益的!
如果再加上,没有投资门槛,谁都可以参与,那么风控基本上是没有的!这个与P2P产品有啥区别,甚至比P2P还差,怎么说P2P还至少会有“形式上”的安全措施,还会有强大的“股东背景”!
这种公司存货抵押贷款的方式,有很多潜在的风险。如果借款人按时还款还好说,如果违约了该怎么办!平台公司有能力把存货及时变现么,亦或者把存货折现给投资人,这两种方式都是很难处理的!
再者说,存货抵押是怎么评估的!明明价值1元的东西,平台公司估价10元,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换个角度来说,随便拿一块石头抵押,就能借来10万、100万的抵押人,你还指望他能按时还款么!
如果是民间借贷的话,至少还会有借条、或者抵押品!你这个说白了,就是个三角债。借款人与平台公司签订借款协议,提供存货抵押;而平台公司再向投资人“募资”。说到底,投资人与借款人,没有直接签订借贷合同!投资人指望平台公司、亦或者借款人能按时履约,这种风险极大!
如果项目与募资一一对应、专款专用还好说;如果是一对多的关系呢,一个账户募资,对应多个借款项目,那彻底完蛋了,如果有一个借款方未及时还款,那个就等着全“爆雷”吧!
谢谢邀请。
个人认为不安全。
第一,您把钱交给公司***给第三方,您也无法清楚他拿钱具体去做什么,有被圈钱的风险哦。
第二,这种方式跟P2P操作方式一样一样的,因为p2p公司而无法追回本金网上案例很多了。知道存在风险,我们应该尽可能远离。
第三,投资理财可以考虑国家认可的银行理财产品等等。
你贪图人家的高利息,人家要的是你的本金,少点贪心,就能少上点当。
不要说11%的年利率不安全了,现在6%以上年利率的理财方式都很少有真正安全的,都有损失本金的风险。
可以负责任的说,利率越高,风险越大,11%的投资收益率本金损失的风险已经无限大。
贪婪总会让人失去理性,为了获得高收益很多人就会刀口舔血,真出了事又哭爹叫娘。
表面上看,该产品符合P2P网贷的特征。但是,针对随时可以取钱出来这一功能,可以断定该产品设立了资金池,不仅不合规、不安全,而且是违法的。这种平台是不能够参与的,有可能本金全无。
1.当前P2P网贷行业平均收益率10%左右,11%属于偏高,并非不可能。
当前P2P行业平均收益率高达10%,有很多平台一年及一年以上产品是可以达到11%的,这是有可能的。
2.该项目可随时取钱,手续费1%,这是违法的。
要实现随时可以取钱,必须要设立资金池。资金池的意思是有一些钱趴在账上,随时等用户提现,这是国家法律不允许的,属于违法。
3.想要投P2P,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也有懒人[_a***_]和技巧。
P2P是最近几年流行起来的理财方式,由于玩家参差不齐,所以乱象丛生。若想投P2P,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去第三方评级网站选排名靠前的P2P平台投。
回到主题,楼主所说的这个项目是违法的,非常不安全。若想了解P2P网贷,可以关注我浏览「P2P解惑」系列文章。
大南山伯爵,NUS博士后,百亿级零逾期、零坏账P2P平台操盘者,用专业的知识、大白话的方式为您科普投资理财知识,让天下没有难懂的金融!欢迎关注、留言交流。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高风险高收益。这么高的收益如果还安全,银行就吸收不到存款了,谁还往银行存。不就是银行无风险安全吗,能提供这么高的收益,他用这钱所从事的生意得多大净利润率啊,如果他真能提供这么高收益,安全无风险,到那个银行都能货出款来,银行的风险评估能力不是平常人所能做到的。除非用钱的人急用钱,且有大量短期无法变现的资产,且净资产远远大于负债,即权益乖数接近1。并且用钱方融资额非常小,只用于紧急情况,这种情况风险相对较小。请记住,事出反常必有妖,天上不会掉馅饼,是会有毒的
理财投资回报率超过50%的投资可信么?
看周期吧,如果你说的是年收益50%的话那就不可信了。
有这么大的收益那就代表一下子亏50%的可能性很大。你要知道,如果有人的水平能达到年收益50%的话,他
自己早就富翁了,还叫你投资。。。
巴菲特年均收益也就20%左右
这个可信,但是高收益背后必然蕴含着高风险的东西的,所以我们对待高收益的产品,首先做好前期的尽职调查,判断是不是骗子平台,自已这方面一定要去下功夫的,然后做资金风险管理进行合理配置
我觉得你应该正确了解一下下关于投资回报率的问题!
(1)国债回报率4%,银行固定收益理财也这水平。
(2)打理社保基金的就是只能赚不能亏的高手,长期年化是8%。
(3)社会各行业平均回报率8%,这也是现金流折现模型中经常使用8%来折现的原因。
(4)公募基金经理长期年化超过15%的只有10人,年化超过10%的有60人。
(5)公募基金经理长期年化收益超过20%只有1人他4年年化21%。
(6)巴菲特年化22%即60年回报15万倍,78年544万倍。所以重要的是早做、***、活久。
也就是说能够保持4%-6%年回报率的基本是一些靠谱的,无风险的,甚至低风险的理财;
但是超过了6%,达到了8%左右,就是一些有风险的,你必须接受会损失本金的可能;
而当收益超过了15%以上基本都是一些高风险的,我的建议是一定要亲力亲为,比如做生意,比如投资股票,期货,外汇等等。
不知道是别人拍胸脯告诉你的还是某公司产品,让你相信50%的收益可信。那么我的观点是不可信。
有可能是我见识短,但是如果这都可信,有个逻辑或者说矛盾点我是想不通的:我们知道***的利率是30%,如果这都可信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举***去做这件事,空手套白狼稳稳的赚到20%,这种情况是不是有多少***举多少***?
***的利息我们知道在法律上是不合法的,我们也知道***的利息可以拖垮很多的家庭。***的利息30%如果很可怕,那50%不知道为什么会去好奇50%的投资收益可信。
其次,我们再说世界上至今最牛的投资***——被誉为股神的巴菲特,现在应该是世界首富排行榜的第三名,截止到2018年他的收益大概是3万倍,但是如果折算成复利平均年化投资收益率也就20%左右,如果长期能保持50%的收益率,你就秒杀巴菲特了,一个人或者一个产品让你稳稳的超过世界第三富有的人,你觉得可信吗?
最后一点就是,复利的神奇,每年50%的投资收益,那就是一年半你的钱就可以翻一番了,即使你不借***,哪怕你只有1万元,20年后你将得到3325万! 如果这个人很有能力,你很看好他,觉得他是未来的马云或马化腾,你信他,愿意拿一万入股,那就是另外的回事了,那就是创业范畴了。
文/易论
回报率超过50%不可信,但并不代表没有……
一般来说,国内的无风险收益率也就在2%-3%之间,这还是年化收益,也就是说无风险收益率也就仅仅能抵消通货膨胀而已,理财回报率高达50%,这意味着不到1.5年,你的资产就会翻倍。
这要是偶尔一年,我倒是认为还有可信的基础,可如果有人告诉你投资回报率每年都有50%,那就纯属扯淡了。
全球的知名投资者中,但凡连续10年投资回报率能达到每年平均20%的,几乎已经可以算是顶尖的职业投资者了,甚至说如果你做某个实体项目,有50%的回报率我都能够理解,但在资本市场,至今为止还没有人能做到。
正常的相对风险可控的年化收益应该在3%-8%之间,如果高于这个数据,那么你的投资所具备的风险将非常大,甚至于你的本金能不能收回都是个问题,无数的金融领域骗局告诉我们,贪图高额收益的最后,都只剩下一地鸡毛……
关注易论,为您带来更多优质原创内容。
现在银行还发行保本理财吗?收益大概有多少?
目前个人日常接触到的是,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是目前银行仅剩的还在发行的保本理财。
结构性理财产品是在常规理财产品的基础上嵌入衍生品投资,没有固定的收益率,一般是业绩比较基准区间A-B,收益取决于挂钩标的物的表现,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1、B收益率-A收益率<1%左右:这种类型理财产品收益区间比较窄,日常所见这种类型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基本都能达到A水平收益率,根据投资期限的不同,收益率平均在4%左右;
2、B收益率-A收益率>1%:这类型结构性理财收益区间波动较大,很多投资者购买此类结构性产品是奔着B收益率去的。根据结构设计,B收益率可以是非常高,甚至是20%收益率;
关键问题是根据收益率结构达到B收益率的可能性。实践来看,长期购买此类结构性理财产品拿到的平均收益率也很一般。
购买结构性理财产品以保本安全为主要目的,建议选择第一种类型。
大家好,我是行简君~建筑学出身的理财师。感谢您的阅读,如有疑问评论区留意,会尽快一一回复,热切盼望您的点赞、关注,此致!
可以肯定的是,银行还发行保本理财产品,只不过总体数量和规模都在逐渐减少。
自去年11月资管新规意见稿出台之后,银行发行的保本理财发行比例逐渐减少。但是资管新规也不是一刀切的,在之前央行等机构下发的征求意见稿中,规定的是自发布日至2020年底前,都属于保本理财产品的过渡期。
在此期间内,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只要符合相关规定,仍然可以发行。但是到2020年底过渡期满后,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也就意味着,银行等金融机构当前仍然可以发行保本型理财产品,只要保证在2020年底前到期兑付依然符合规定。
我专门到中国理财网官方网站查询了“预售”的银行理财产品,仍然有不少的银行在发行保本型理财产品,如下图:
当然,保本型理财产品退出历史舞台,不代表银行不再有保本型,高收益的理财产品,银行依然可以为我们提供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智能存款等类似保本型理财产品作为替代品。
根据数据检测网站数据显示,近期银行理财平均收益率在4.36%左右,有一定的下降趋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投资理财直接折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投资理财直接折现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