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税务筹划是内账还是外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税务筹划是内账还是外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按照税务规定来做账与按会计准则规定来做账,有哪些区别?
- 外账所有凭证都需要复印到内账吗?
- 到底是做内帐会计好还是做外帐会计好呢?到底?
- 会计主管在审计系统扮演的角色为?
- 为什么总账会计难招?
按照税务规定来做账与按会计准则规定来做账,有哪些区别?
会计做账要依据会计准则,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两者不一致的要进行纳税调整,调整成税收口径。比如***补助,会计处理得按***补助准则处理,税法是收到***补助时一次性纳税(不佂税收入除外)。
作为一名在企业工作多年的财务负责人,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认知错误,很多人认为税务会计就是按税法规定来做帐的会计,这是不对的。
大公司的税务会计是专职岗位,岗位职责是负责公司税务申报,进行税务筹划。
小公司的税务会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外帐会计,不但要负责税务申报,而且要做税务帐。
这里说的税务帐就是外帐,并不是按税法规定来做帐,而是用来应对***管理部门而设置的一套完整的财务帐,当然公司设置内外帐本身就是违法的。
二、财务帐有些是可以用税法规定来做帐,有些科目是不允许用税法规定来做的。
比如:设备折旧,税法规定十年,直线法折旧,一般企业怕麻烦都直接按税法来做帐。而会计法规定可以使用加速折旧法就会少于十年,会计做帐如果按税法规定来做,那么年末就不需要进行再调整,如果按会计法做帐***用加速折旧法,那么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进行调整。
再比如:职工福费、广告费、宣传费、招待费等等这些,税法中都有比列要求,超标的部分在当年的汇算清缴中要将利润调增,再进行申报。但是财务帐必须按会计法,会计准则规定来做,不管税法如何规定,财务帐都是按费用发票进行入帐的。只是在后期汇算清缴时进行调整纳税,并不用修改财务帐。
会计法与税法有很多的规定都不尽相同,计算所得税时产生永久性差异或时间性差异就需要使用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科目进行调整,与税法规定可扣除比例有出入的要在汇算清缴时进行纳税调整,调增或调减利润。
按税法角度考虑帐务处理,并非是要你按税法规定来做帐,而是站在税法的角度衡量各项业务的合法性。
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企业会计核算的依据是会计准则,按照税务规定来做账是错误的。
一、会计制度是企业会计核算的依据
会计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会计账簿登记,必须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并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目前,我国的会计制度主要包括《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制度》、《农村专业合作社会计制度》、《工会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等,上述政策是会计核算的法定依据。因此,如何进行会计核算与税务规定没有直接关系,按税法的规定进行账务处理是错误的。
事实上,按税法的规定也无法进行财务处理。比如,如果编制记账凭证,如何编制财务报表,这些东西税法并没有规定。税法主要规范纳税人的纳税行为的,何种行为需要纳税、如果计算应纳税款、有何优惠政策、何时申报纳税,这些才是税法规定的核心内容。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从银行提取现金1万元,如何进行账务处理,税法有规定吗?没有,只有会计制度、会计准则才有明确的规定,按税法的规定处理不了会计核算问题。
二、既然税务规定不是做账的依据,为什么很多企业在做账时从税务的角度考虑账务处理问题呢?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业务本身产生的税收影响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
比如:房地产开发企业是在12月31日交房还是在次年1月1日交房,税收影响就非常大。如果选择在12月31日交房,那么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等相关税务规定,就需要在当年确认销售收入,结转销售成本,计算应纳税所得税和应纳[_a***_]。但是在刚刚竣工交房时,企业往往成本***才能收到80%-85%,这样的话就会虚增利润,在当年多缴企业所得税;如果企业选择在次年的1月1日交房,纳税期限可以延长一年时间。正是因为交房时点本身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比较大,所以,企业自然会考虑何时交房更有利。
2、同一笔业务,税收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可供选择
既然是做账,一般应该按照会计准则。但实务当中因为涉及到税务相关的问题,报给税务局的东西,必须是按照税务的规定来的,所以做账的时候常常会考虑到税务的要求,否则出现税务的风险,还是财务人员的责任。
1. 确认口径的不同:
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之间,存在着口径的不同。而不同的税收法规之间,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比如,对于收入的确认。
在确认收入的时点上,会计更着重商业实质,而增值税更着重开票和收款。
在确认收入的范围上,会计有本身的分类和列报方式,而所得税会根据税法的要求重新进行调整。
又如,对于费用的扣除,会计的范围、规定跟税法也会有差异。
2. 确认时点的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是企业会计核算的依据,而税法是企业计算和缴纳税金的计算依据。应该说,企业的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的内容是不同的,对业务处理的原则也是不同的。企业按照税法对企业的经营结果进行核算是错误的。
我们知道,企业需要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企业如果是上市公司或大中型企业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核算和会计处理;而小微企业可以***用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的业务交易进行会计核算。那么,企业无论是大中型企业还是小微企业都需要按照会计准则进行会计处理。
毕竟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内容与税法规定的内容有一定的偏差。现实中,确实有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但这种做法很难准确核算企业的经营结果,而且涉税事项的计算和缴纳同样难以满足税法的要求。
一、收入的确认是不同的。既会计收入与增值税收入、企业所得税收入的确认原则是有区别的。
比如,企业将自产产品用于在建工程或员工***时,会计上是不确认收入的,但税法却要求视同销售确认收入。
二、成本费用的确认标准也有不同。会计确认成本费用时,执行的是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只要是真实业务交易发生的支出项目,无论是否取得增值税***和业务凭证,都可以根据经济业务发生的实际,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相关的会计处理。
比如,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企业无法取得***,那么按照会计处理的原则,需要计入相关成本费用的当期;而税法规定,如果在汇算清缴前不能取得***,则需要做纳税调整。
而企业如果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业务处理,则企业核算的经营结果,以及反映的财务状况是不真实的,也不准确,存在明显的偏差。
外账所有凭证都需要复印到内账吗?
是的。外账所有凭证都需要复印到内账。
1、企业涉及的所有经济业务都要在内账中反映。
2、无法在外账处理的账务,其原始票据粘连在内账凭证后;在外账中反映的账务,其原始票据无法附在内账中,可在内账分录中注明“见外账×月×号凭证”以方便查阅或以复印件代替。
到底是做内帐会计好还是做外帐会计好呢?到底?
这个要看你的职业规划了,如果要想在会计这个领域做到一定的高度的话,那肯定是要全面的掌握一整套的会计内部核算流程以及成本控制,纳税申报以及税务筹划。所以要看你对自己的定位了!
岗位职责:
1、能独立完成小规模及一般纳税人外账全盘账 和报税工作;
2、必须有3年及以上外账相关经验,3年以上的主管管理经验,熟悉税务筹划,能出谋划策解决财税问题,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优先;
3、熟悉税务知识,熟练使用财务软件;
4、责任心强、善于团队合作、有良好的沟通应变能力。
为什么总账会计难招?
因为总账会计要求非常高。总账会计管理着整个公司的所有账务问题。其次账务又分为内账和外账。内账是给老板看的,外账是给税务部门看的,都需要做好做完美。另外总账会计还需要为公司提供合理避税,税务筹划等等高级税务工作。所以说要求还是很高,所以不好招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税务筹划是内账还是外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税务筹划是内账还是外账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