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北海税务筹划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北海税务筹划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北海国家湿地公园门票?
- 慈禧拿海军经费修园子了吗?
北海国家湿地公园门票?
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北海市银海区南部,北至鲤鱼地水库,西接银滩白虎头,东抵大冠沙,总面积2009.8公顷,其中湿地面积达1827公顷,占总面积的90.9%,是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库塘-河流-近海”复合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可谓得天独厚。目前是免费开放的
每年的4月1日-10月31日,这段时间的门票:10元/人,购买联票是20元/人。
北海湿地公园,湖水、海鸟、芦苇荡、水车、成片的树木,美丽景色让人赞叹不已。
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北海新区管委会筹划修建了万亩林场,1300亩的北海湿地公园就是其中的一角。该湿地分为入口景观区、郝家沟涵养区、湿地游览体验区、湿地保育区、高尔夫密林区五大区域和明珠峰、荷香岛、水车排云、芦水景台、木堤春晓等十八处景观。
颐和园的修建费用确实挪用了部分海军衙门的费用,但是具体有多少是海军经费目前并无定论。但是修建颐和园耗费的巨额资金,无疑影响了对海军的投入。
颐和国原名清漪园,在第二次***战争时被英法联军焚毁。自光绪十年起,光绪下令对清漪园进行修整,作为慈禧太后还政以后退居养老的居所。光绪十四年清漪园正式改名为颐和园,至光绪十七年,颐和园的主体工程完工,慈禧入住其中。不过此后陆续还有一些工程继续,加上筹办慈禧的六十寿诞,直到光绪二十一才告一段落。
颐和园的修建共耗费了多少银子并无记录,在***所著《瓜分危言》中提到此前为建设海军筹款3000万两,尽数被挪用,“尽数以充土木之用”。太监王世和的《造陶庐日录》中也提到海军衙门***海军军费3000余万两用于修建清漪园。由于***的名望,慈禧挪用3000万两海军款修建颐和园的说法一时流传很广。
不过自***战争以后,清***的财政一直非常紧张,每年都入不敷出,勉强维持而已。自1875年筹建海防始,到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在20年间北洋水师拿到的海防经费总数不过2300万两,根本不可能筹集3000万两的巨款用于海军建设,因此这个说法显然不确。
根据姜鸣老师考证,目前可查证的,海军衙门共挪用了400多万两白银用于颐和园的修建。不过海军衙门当时除了管理南北洋水师外,还要负责东北练军军饷,因此这挪用的400多万两未必全是海军军费。
此外光绪十四年九月,为了修建万寿山醇亲王奕譞以筹集海军经费为名,让各地督抚募集了260万两白银,“存储生息”,用于工程款项。这笔钱原本就是为了修建颐和园所募集,只是用海防捐的名义遮人耳目,因此不能算做挪用海军经费。
因此颐和园实际上挪用了多少海军军费,这个目前尚没有定论,总数应该在400万两之内。不过颐和园工程前后历时十多年,耗资巨大,对清***的财政来说造成了不小的压力,这无疑也影响了对海军的投入。
一直有传说,慈禧太后挪用北洋水师军费,修造颐和园,以致甲午大败。这是谣言。
园工的开设,固然可说是为慈禧祝寿,但是在圆明园已被焚毁的情况下,不仅慈禧太后,即现任与未来皇帝,仍然需要一个在京休闲兼办公的去处,天天待在紫禁城,帝后都受不了。也就是说,无论祝寿与否,作为***体制,终是需要这样一所园子。
当然,为了园工而挪用海军经费,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但是,园工挪用了海军经费吗?答案是NO。
所谓海军经费,即北洋水师的军费。军费订有章程,为每年二百万两,但是,实际收到的,年均在百万左右。这里面没有什么太大的贪腐,清代中央***对于部省预算的拨款,几乎都是要打折扣的。那么,海军到手的钱,去了颐和园?没有。北洋海军再节约,每年也必须花掉一百五十多万两,否则无法运行,而中央拨款只有百万,军方得靠自己举债挪借,勉强支撑,根本拿不出余款报效老佛爷。
园工挪用的经费,来自海军衙门(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的简称)的经费。这个衙门,听上去似乎只管海军,其实是当时的权力中枢。此前,中枢是军机处,後来权力转移到总理衙门,到了光绪中期,则由海军衙门领导一切。海军衙门的老大是醇亲王,他的儿子是光绪皇帝,他的老婆是太后的妹妹,现在老佛爷说快把园子修好,让我有地儿养老,以便归政于光绪皇帝,请问醇亲王对园工是不是特别上心?
因此,有大量海军衙门经费投入了园工。还不够,又设了海防捐,让有官瘾的人参与众筹,又向大省督抚哭穷,让他们赞助,这些外省的钱则称为“海军巨款”。尽管有海军海防字样,但是这些钱本来就跟北洋海军经费没关系,所以不能称为挪用海军经费。
挪用六百万云云,主要是当时政界的帝党与清流,风闻言事,用来攻击李鸿章醇亲王甚至西太后的舆论手段。
这其实是谣传。坐落在北京城西北郊外的颐和园,是燕北之地能够领略江南西子风姿的独特景观,清代帝王们往往喜欢摆脱沉闷肃杀的紫禁城,以此作为行宫,今天这处曼妙的古典园林则是北京重要的观光景点之一。畅游在万寿山下,昆明湖畔之际,望着横卧水中的清晏石舫,稍有近代史知识的人,大都知道这座园林除了风景之外,还有一点特殊之处,那就是它和中国近代海军的关系,就连颐和园的讲解词中也有这样的话语,“1885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重修园林,并改名为颐和园,取‘颐养冲和’之意。”
经历甲午之战,中国唯一的近代国家海军——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很多人抱着惋惜、悲愤的心情检讨这失败的原因,认为是武备落后导致了海军的失利,而海军之所以没有得到更新武备的原因,普通认为是慈禧太后挪用北洋海军的军费修建颐和园所致,当时社会上就流传有昆明(颐和园中有昆明湖,代指颐和园)换渤海之说。不过,慈禧究竟是如何挪用了海军经费,挪用了多少,这些细节问题却很少有人注意,当就这些问题仔细查阅清代档案时,最终的结果会出人意料,所谓的慈禧挪用北洋海军军费一说其实完全是讹传。
首先,慈禧确实挪用了海军经费用于修建颐和园等***园林。
此外,鲜为人知的是,挪用海军经费仅仅是慈禧搜刮修园子经费的冰山一角。在奕譞、李鸿章等人的支持下,慈禧以海军的名义,巧立名目、横征暴敛,先后榨取了一千余万两银子满足自己的私欲,手段肮脏、行为卑劣。
下面,为大家简要的总结下慈禧通过海军名义筹款修园子的种种手段。
海军衙门自成立以来,就被慈禧视为私人小金库,每到修园子的时候,慈禧都会想方设法挪用海军衙门经费。
海军衙门的经费有两类,第一类是衙门成立之初,户部下拨的开办经费,这笔钱本属于衙门的启动资金,共计约340万两。
第二类是每年的常用经费,主要来自于各省的税收和厘金,每年约为360万两。
这两部分钱,慈禧都没放过。
海军衙门刚成立几个月,慈禧就命令内务府从开办经费中借出一部分钱用于三海工程(中海、南海、北海)。
之后,慈禧又三番五次的以借款的名义多次调用海军衙门的开办经费,将这340万两银子挥霍一空,自然也没有按借款的规矩还钱给海军衙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北海税务筹划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北海税务筹划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