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税务选案工作流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税务选案工作流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税务罚款移交税务机关时限?
- 税务稽查的案源信息主要有哪些内容?
- 如何看待公司被税务稽查这件事?
基本期限为6个月零20天,特殊情况可以延长,延长天数法律没有规定。
税务机关查税的基本程序是: 一、选案:根据案源
信息筛选,决定
是否立案 二、立案 三、
检查:结果制作《税务
稽查报告》。实施检查之日起60日内完成,确需延长检查
时间的,应当经
稽查局局长批准。四、审理: 检查完毕,检查
部门应当将《税务稽查报告》、《税务稽查工作底稿》及相关证据
材料,在5个工作日内移交审理部门审理,并
办理交接手续。审理部门接到检查部门移交的《税务稽查报告》及有关资料后,应当在15日内提出审理意见。但下列时间不
计算在内: (一)检查
人员补充
调查的时间;( (二)向上级机关请示
或者向相关部门征询政策问题的时间。 案情复杂确需延长审理时限的,经稽查局局长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具体规定是
国家税务总局制订颁发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你可以在网上搜索
自己阅读下,
这个规程性质
属于部门规章,全
国税务机关税务稽查统一适用,
武汉也不例外
税务稽查的案源信息主要有哪些内容?
新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第十六条规定,选案部门应当建立案源信息档案,对所获取的案源信息实行分类管理。案源信息主要包括:
(一)财务指标、税收征管资料、稽查资料、情报交换和协查线索;
(二)上级税务机关交办的税收违法案件;
(三)上级税务机关安排的税收专项检查;
(四)税务局相关部门移交的税收违法信息;
(五)检举的涉税违法信息;
(六)其他部门和单位转来的涉税违法信息;
(七)社会公共信息;
(八)其他相关信息。
如何看待公司被税务稽查这件事?
企业被稽查的原因有很多,有“双随机”被抽中(这种情形会在稽查局或所属税务局网站公布);也有被举报;还有是相关部门交办;还有一种就是因相关企业出了问题而涉及,等等(由于有些涉及工作秘密,不能一一列出)。
至于稽查对于企业以后的税务或其他方面工作有何影响,这个只能说,如果没问题就没什么影响;如果有些问题,但不是严重的偷逃税和虚开发票违法行为,那么影响也不大。但是如果被查出有严重的税收违法行为,那么影响还是较为严重的,除了补税、罚款,还有可能因涉嫌犯罪而被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还有达到一定标准(如偷税100万元以上,且占当年各税种应纳税总额10%以上的;虚开增值税专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的;虚开普通***100份或者金额40万元以上的),将被列入重大税收违法失信案件信息公布。或者因达到联合惩戒标准而被联合惩戒。
要说如何应对稽查,我想,能说的无非就是依法接受检查,认真对待,实事求是反映情况,合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法定业务。
作为企业都不想被稽查,但稽查总是难免的,不请自来。
目前稽查局人力有限,企业能被稽查选中,说句玩笑话,那概率简直都像中奖了似的。
目前税务稽查的对象首先是被实名举报的对象。
既然有人实名举报,且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这是稽查局必须上门核查,这是被极差选中的原因之一。
这种情况,就要求企业必须主动配合,澄清事实,提供相关证据。
对于实名举报的,税务机关是需要根据稽查的结果回复举报人的。
还一种情况,就是双随机模式。目前稽查主要***取这种模式。
建立随机抽取被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检查人员的‘双随机’抽查机制,是发展的趋势,意味着每个市场主体的头上都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企业必须增强守法自觉性;同时也意味着执法人员只能阳光[_a***_],不能再‘看谁不顺眼’就去检查,即用制度限制监管部门的自由裁量权。
应对税务稽查,最好的方式就是实事求是,如实提供相关证据,积极主动的配合。对于有争议的事项,必须有理有据,做到证据充分,事实清楚。
对以后的工作影响,简单的说,就是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改进不足之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税务选案工作流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税务选案工作流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