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税务自查企业补税流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税务自查企业补税流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自查与被查的区别?
- 企业该如何正确应对税务机关的检查?
自查与被查的区别?
自查一般是指自己进行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被查一般是指做了什么事,被动接受别人的调查,大多是指做了不好的事。
自查也可以说是因为做了某件事先自己进行查找看有没有哪里未做好或者没有做,而好及时弥补。
被查一般来说就是做了不好的事,已经被别人发现,被动接受调查了
自查和被查是一对概念,来源于税总发的《推进税务稽查随机抽查实施方案》,这里的被查是相对纳税人而言的,也称之为“直接检查”。那我们就从自查、被查的做法、后果做个简单的说明,同时提点建议,给您个参考。这里所说的自查,是指税务自查,是指因税务机关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有自己对自己一定时期内指定税种的纳税义务履行情况进行自行检查,并将结果报告税务机关处理的行为。自查的主体是自己,当然也可以委托他人或者专业机构代理自查;自查的起因是税务机关的要求,也就是被税务机关选择确定为重点抽查对象,要求其进行自查;自查有一定的期限限制,如果在确定的时间届满未自查,则不再受理自查申报,视为自查没有问题;自查的期间和税种都由税务机关确定,关键的是自查的结果需要报税务机关。由此不难看出,自查的方法、程序等由自行确定,当然自查的问题也由自己报告给税务机关,并承担补税和滞纳责任。
这里所说的被查,是指税务稽查人员代表国家应用信息系统和专业方法,在税法授权范围内,对纳税人一定期间确定的税种的纳税义务履行情况进行稽核检查,并由所委派稽查机关根据稽查情况做出相应行政处理的行为。被查的主体是税务机关稽查人员,应用的是税务机关形成的信息系统数据和专业的方法,稽查的权利来自于法律的授权,其结果是引起税务行政法律后果。
企业该如何正确应对税务机关的检查?
现在可能涉及到检查的事项不少,有可能是随机自选的案例,也有可能是受托进行协查、管理部门、风险部门的推送,公安提供线索或者是收到了举报等等。企业在碰到税务机关检查的时候,态度上肯定都是充分重视的,一般企业的法人和财务负责人也会认真地应对。其中,也有一些事情需要注意。
首先,可以跟税局机关进行沟通,了解下检查的目的,来几个人,需要准备哪些资料等信息。提前进行内部的沟通和商议,做好预案。对于一些财税规范的企业,不必有太大的压力,保持平常心。而对于一些财税不那么规范的企业,这时候,可能会急着找一些专业机构进行咨询和应对。
对于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可以坚持说,但是如果是不清楚或者是有争议的事情,不要随意下结论,可以先说不清楚,再进一步去了解,事后及时地反馈。但需要进一步了解并研究分析,以最有利的解释方案并统一口径。对于询问的笔录之类的,要认真核对,确保准确无误。
如果税务稽查局在正式检查前督促纳税人自行查找以前纳税年度履行纳税义务可能存在的问题,那么一定要把握住自查的机会,做好自查工作,书写好自查报告,争取在自查的环节将问题解决好。
关于这个问题回答如下:
1.对这个问题结合自己长期在一线从事税收风险评估与检查工作,谈一点个人建议。
2.建议首先了解税务检查的目的。是一般常规性检查,还是针对性检查。税务机关对企业的检查一般有以下原因。一是随机抽查;二是通过税务机关掌握的内外部各种涉税信息,以及税务机关风险预警系统提示有涉税风险;三是税务机关在查处其他企业过程中发现你公司有问题,比如查处虚开发票公司时,发现你公司是其中的一个受票方。四是第[_a***_]举报你公司有偷税行为。五是审计机关等其他机关发现的涉税问题线索。
3.一般性检查税务机关一般会有提示相关风险信息。这些信息有的针对性强,明确告诉你是什么问题,比如你们公司有两张增值税专用***涉嫌虚开。这种情况建议认真自查采购、付款、货物入库等资料,如果没有问题,及时自证清白。有的风险提示针对性不强,属于定性风险。比如提示你们公司增值税税负较低。这种情况建议认真分析税负偏低原因,准备相关资料备查,做好解释工作。
4.如果是举报等特殊风险,税务机关一般不会保护举报人,同时具体问题不会提前告知,而是下达税务检查通知书进行入户检查。这种情况一般也不会让企业提前准备备查资料,除非认为有提前告知需要。
5.税务机关的检查建议依法积极主动配合,需要提供的资料依法提供。检查过程中如果遇到政策争议问题,诚恳与税务机关沟通交流。如果***取激烈对抗、不予配合等办法最终得不偿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税务自查企业补税流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税务自查企业补税流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