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财务如何风险防范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财务如何风险防范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会计风险的规避?
- 会计注意哪些风险?
- 财务如何更好得进行风险管控?
会计人员应该在内部和外部都加强管理,来规避风险。
1、遵纪守法,切勿以身试法、主动犯罪自身触犯法律是最直接也是最能够规避的风险。遵纪守法,是每个工作人员的职业操守,只要依法守法,认真做好自己分内的事,这个所谓的法律风险也就不存在了。
2、被迫违法要留有利证据。
3、该走的程序不能少,该签的名字不要替。
会计注意哪些风险?
会计工作涉及到公司的财务和资金管理,因此存在多种风险。首先,涉税风险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涉及偷漏税、虚开增值税发票、买票等行为。为达到这些目的,有些公司甚至会***账、虚***申报或销毁账册,这些行为都是违法的,并可能导致刑事责任。其次,资金风险也是会计人员经常面临的。每天与资金打交道,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错误,如汇错款、收错钱等。如果这些错误不能及时纠正,可能会导致重大损失。此外,业务风险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财务人员在审核合同时,可能因为某些字眼或表述不清晰,导致公司在签署合同后遭受巨大损失。
除了上述风险,还有其他一些注意事项,如以“预收账款”方式销售,这可能会涉嫌偷税。会计人员在进行记账工作时,需要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总的来说,会计人员在工作中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确保所有操作都符合法律规定,避免各种风险。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法规和工作环境。
财务如何更好得进行风险管控?
风险需评估
我们公司所处的行业注定了竞争非常激烈,同行间经常打价格战。有一次,公司在给客户做报价的时候,来来***更新了无数次报价,价格一降再降,最后实在无法再降了。然而竞争对手的价格比我们更有优势。
该项目里面用到的SIMENES工控类产品比较多,且CPU数量也较多,老板也从厂家这里获悉,我们拿到的价格已经属于市场上极具优势的价格了。可是竞争对手为什么还能比我们更有价格优势呢?我和老板一起分析了一下:1、可能是客户原先就想和我们竞争对手合作,而对方早于我们好几个月知道了项目信息和配置清单,早早向原厂申请项目报备和特价;2、不排除有个别竞争对手将其中一部分物料通过海外其他渠道进行订购,降低采购成本。老板也有点着急了,对我说,后续如果有些项目竞争十分激烈的话,我们是否也可以考虑一下从贸易商处走海外购的渠道?我自然明白老板说的是我们常用的SIEMENS、Allen-Bradley的CPU等高货值的产品。我听后马上给老板吹哨:这个想法非常不建议去做。因为这几个全球知名品牌的销售渠道、产品信息管理非常完善。如果通过海外订货渠道,***购成本是可能会有下降,但是随之而来的产品质量风险(二手、翻新、甚至***货)、售后保修服务、技术支持等都会存在潜在的风险;且这类厂商的重要元器件可能会因使用地不同而造成的产品不完全相同,比如所支持的语言、功能模块等会有差异,当然从产品本体上自带的序列号也可以查到是否为水货。
我们的设备交付给客户后,一旦出现产品质量问题,那么所有的问题马上会被暴露出来。比如SIEMENS公司售后,他们会让客户先登记产品序列号等信息预先走售后维修更换流程,如果不是国内正品,那么SIEMENS公司是不会接受保修或者更换服务的,如果不走售后服务,那我们公司自行承担,就必须承受该元器件原价的成本和较长的货期……而且,一旦这些蛛丝马迹被客户发现,则对我们公司产生不信任,造成的损失可能会很大。这并没有能给老板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但老板听后还是接受我的建议。在权衡了各方面利弊后,他决定放弃了这个念头。
虽然我并没有更好的降本方法,但本着为公司负责、把公司利益放在第一的原则,任何降本策略带来的风险我们都要进行评估。这么多年来,我始终秉承这样的原则,对供应商管理一定要做到[_a***_],有时候会让一些同事、甚至老板都觉得有不解、不支持……但这是对事不对人,也是一名专业和敬业的***购人的初心,只要发现对于有损公司利益、造成供应链安全隐患的供应商,必须及时指出或者停止合作。也让我取得了老板、同事们的最终理解和认可。
尊重版权,本人转自***购培训专家宫迅伟老师微信公众号“宫迅伟***购频道”,感兴趣可以关注,每天学习***购知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财务如何风险防范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财务如何风险防范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