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石门改名为石家庄的原因 行政地位调整与地名变迁 石门,原为获鹿县的县城,因其地理位置重要而逐渐发展成为交通枢纽。随着政治、经济地位的提升,为了体现其重要性,***决定将石门升格为市,并随之进行地名的更改,最终选择了“石家庄”这一名称。
石家庄市的名称来源于石家庄村。一百年前,石家庄是获鹿县(今鹿泉市)的一个小村,面积不足半平方公里,只有百余户,六百多人。从1902年起随着京广、石太、石德铁路的兴建,逐渐发展为现代都市。现在石家庄市面积14164平方公里,人口九百多万,成为“天下第一庄”。石家庄村名最早见诸于明代。
民国元年(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仍沿清制。民国三年(1913年),裁府,设范阳道。
石家庄以前的名称是石门。石家庄这个名字的由来,与当地的地理特征和历史文化背景紧密相连。在石门更名为石家庄之前,该地区就已经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
1、从《宋史真宗本纪第二》中整理出,三年内主要***是天书降临和泰山封禅,社会基本安定,农业生产富足,但陕西发生灾害。外交处于平稳阶段,总体情况良好。条目2:1007年正月,皇帝下诏减免囚犯的罪行,二月幸西京,并诏令在西京建立太祖神御殿,置国子监、武成王庙。
2、宣和元年(1119),上疏要求朝廷注意内忧外患问题,被宋徽宗赵佶认为议论不合时宜,谪监南剑州沙县税务。 宣和七年七月,李纲被召回朝,任太常少卿。其年冬,金兵两路攻宋,完颜宗望(斡离不)所率东路军直逼宋都开封。 在宋廷一派慌乱情况下,李纲向宋徽宗提出了传位给太子赵桓,以号召军民抗金的建议。
3、岁币,是指朝廷每年向外国支付的钱财和物资。该制度始于宋朝与辽国的“澶渊之盟”。 在宋真宗赵恒时期,北方的辽国曾威胁到宋朝的边境。1004年,辽国的萧太后和圣宗亲率大军南侵,直达澶州。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的劝说下亲征,宋军因此士气大增,并成功射杀了辽军主将,扭转了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