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财务风险,古代 财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的财务风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古代的财务风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古代有货币贬值的说... 显示全部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的财务风险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古代的财务风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古代有货币贬值的说法吗,有哪些史料依据?

古代有货币贬值的说法吗,有哪些史料依据?

我是@木子小又又,很荣幸来回答这个问题。

古代是有关于货币贬值一说的,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货币贬值”的相关概念。

古代的财务风险,古代 财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所谓货币贬值,指的是单位货币所含有的价值或所代表的价值的下降,即单位货币价格下降。也就是与之前拿同样多的钱,但是现在能买到的东西却更少了,即人们手中的钱“不值钱”了。

这样一来,自然就会使得物价上涨

相应的,在国内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即在市场上流通的货物太多了,也即是我们常说的“供大于求”

古代的财务风险,古代 财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换言之,货币的发行量如果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数量,那么货币就会贬值。

综合而言,关于货币贬值的几个相关反应离不开“物价上涨”“供大于求”“通货膨胀”。

而据我所知,三国时期,不论是蜀汉,还是曹魏都有相关情形发生。下面我就以曹魏为例,说说那个时期的“货币贬值”是怎么来的。

古代的财务风险,古代 财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据《三国志·董卓传》记载,董卓当政时期,废除了五铢钱,铸造小钱。这导致了物价上涨,一斛谷子要卖到几十万。自此以后,用小钱买不到货物。

《通典·食货八》记载,曹操当了丞相之后,废除了董卓发行的小钱,启用五铢钱;但是,当时***已经很久不铸钱了,货物本来就不多,谷子卖得很便宜。曹丕时期,废除了五铢钱,用谷子和绢帛充当货币的职能。

中国历史漫长,较早便发展出成熟的文明,同时也是世界上较早使用货币的国家。货币体系促进了社会经济,增强了中央财政。不过纵观历史,每一次的货币体系***伴随的都是社会经济的紊乱和政治形势的巨变。这次就简单聊聊中国历史上比较有代表性的货币贬值。

汉朝

王莽新朝

初始元年,王莽接受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开始进行了全面社会改革——“托古改制”。包括土地改革、币制改革、商业改革和官名县名改革。其中,仅币制改革就前后多达4次。

第一次币制改革

在王莽即位前的居摄二年(7年),下讼在五铢钱之外增铸大钱(值50钱)、契刀(值500钱)、错刀(值5000钱)。与原有的五铢钱共为四品,同时流通。但是一枚契刀500只重16-17克,而一枚元狩五铢重约3.5-4克。在这样的换算体系下,五铢钱对契刀等于贬值为1/120,币值虚高令人咋舌,王莽以惊人的低成本掠夺了巨额社会财富

第二次币制改革

仅仅两年后,即位不久的建兴帝王莽又在建国元年(9年)进行第二次改革,废除五铢钱及刀币,发行“小泉直一”。改铸大、小钱。大钱仿秦半两(重12铢),值50个小钱,实际比秦半两贬值50倍;小钱重1铢,为秦半两的12分之 1;12枚小钱可铸1枚大钱,立马增值38枚小钱的价值,导致民间“小改大”私铸之风盛行。

第三次币值改革

建国二年,王莽又该做金、银、龟、贝、布为新货币,行宝货制。“宝货制”内容为五物、六名、二十八品。不多说,一个字——“乱”:五物是金、银、铜、龟、贝五种币材。六名为金货、银货、龟货、贝货、泉化、布化六大钱币类型。直接导致民心大乱,商品流通不畅,民间私自用五铢钱来交易。王莽为强行推进此次币值改革,同时加重了盗铸禁令。一家铸钱,五家连坐,没入为奴,恢复收孥相坐律。这项法令直接加重了西汉末年的奴隶问题。

我是路遥知,有幸回答。

货币贬值,是指单位货币所含有的价值或所代表的价值的下降,即单位货币价格下降。一般来说就会引起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古代不像现代使用电子货币或纸币,古代的货币是以金银铜等金属制作,本身就具有一定价值,所以不太会出现大幅度的贬值。

一般在***更替或其他原因引发的币种改革时,古代也是会发生货币贬值的。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认为前朝秦制钱币较重因此难以携带使用,于是听从大臣建议改命百姓铸造荚钱。

因为发生币制改革必然引发物价动荡,在物价尚未稳定的时候一些投机的大商人就故意囤积市场上的货物,导致物价飞涨,一石米当时要卖到一万钱,一匹马要卖到一百金那么贵。面对大商人故意趁币制改革时操纵物价进而诱发货币贬值的问题,汉高祖刘邦十分痛恨,下令经商之人不准穿华美的衣服,不准乘车,向这些经商之人加重税负。后世到了孝惠帝、高后时,考虑天下刚刚安定,才重新放松汉高祖对商人的严厉管制措施,但商人的后代同样不能成为官吏。

不轨逐利之民蓄积余赢以稽市,物痛腾跃,米至石万钱,马至匹百金。

接下来,到了孝文帝时期,由于前期制造的货币磨损严重,导致钱更加多而且更加轻,就决定改为铸造四铢钱,其正面刻上“半两”。废除不准百姓私自造币的法令,允许百姓任意铸造。贾谊曾经劝谏不能允许百姓私自造币,但汉文帝没有听从贾谊的建议。 

结果导致很多从事农耕的百姓放弃了农事生产,而去开***铜矿,并且都去耗费精力学习如何冶炼四铢钱。此消彼长之下,导致市面上的钱币越来越多,而生产出来的粮食却越来越少,购买同样重量的粮食需要的四铢钱也越来越多,货币发生了贬值。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的财务风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的财务风险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0591hsz.com/post/67527.html

dfnjsfkhak 2024-11-06 03:35 0

回答数 0 浏览数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