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财务税务风险控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财务税务风险控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什么是税收风险管理?
- 企业办税会计如何防范税收风险?
税收风险管理是一种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是在全面分析纳税人税法遵从状况的基础上,针对纳税人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税收风险,合理配置税收管理***,通过风险提醒、纳税评估、税务审计、反避税调查、税务稽查等风险应对手段,防控税收风险,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提升税务机关管理水平的税收管理活动。
在税收领域引入风险管理,是适应税源深刻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提升税收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顺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税务总局2012年7月启动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工作,提出构建以明晰征纳双方权利和义务为前提,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专业化管理为基础,以重点税源管理为着力点,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2012年11月,省***转发江西省地税局《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江西地税新一轮税收征管改革正式启动。经过两年的试点运行,全省地税系统税收风险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有的地税部门、有的地税干部对风险管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风险管理的认识上还存在偏差,制约了风险管理的有效推进。
一、风险管理认识上存在的主要误区
从目前情况看,各地在风险管理的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的认为风险管理削弱了一些部门的权利,触动了一些部门和个人的利益,存在抵触情绪;有的认为风险管理是故意找毛病、挑问题,对风险监控部门推送的风险任务不及时应对甚至置之不理或应付了事;有的认为风险管理是风险监控部门一个部门的事,在工作上不愿积极配合;有的认为在纳税人报送的涉税信息不真实不完整、第三方涉税信息未能充分获取的情况下,还不适宜开展风险管理;有的认为营改增明年就要全部到位,现在推行风险管理为时过早。
二、如何正确认识税收风险管理
税收风险管理是对传统征管体制的一场“颠覆性的革命”,风险管理的推行,必然导致新理念和旧思维的碰撞,必然会存在理解上的不一致和认识上的不统一。如何走出误区,正确理解和认识税收风险:
1.正确把握税收风险管理的定位。
2.正确理解税收风险管理对提高征管能力的重要意义。
3.只有部门协同配合才能有效推进风险管理。
4.“营改增”不影响风险管理的开展。
税收风险管控针对企业讲是一个系统工程。这项工作不是办税会计,甚至不是公司财税部门能单独完成的一项工作。
公司应当根据组织状况及公司发展阶段,设立与内部控制制度相吻合的税收风险内控制度。税收风险内控制度属于企业内控的一部分。
公司财务部门也可以借助专业机构,对企业的税收风险做一次专题评估,根据风险点排序,查找分分析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由公司高层协调业务、运营、市场、生产、管理等各个部门制定风险防范预案,理清风险边界,制定风险手册等文件。
税收风险的产生根源来自企业的商业模式、运营方式以及高层对税收风险的观念。风险来自业务,因此税收风险的防范起点也是业务。
建议参考以下文件:
《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国税发[2009]90号)、《纳税人分类分级管理办法》(税总发[2016]99号)、《海南省国家税务局建立大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认证管理办法(试行)》(海南省国家税务局公告2012年第9号)、《海南省国家税务局大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海南省国家税务局公告2014年7号)。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小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7]21号)、《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8号》《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财会[2010]11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财务税务风险控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财务税务风险控制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