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税务筹划好做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税务筹划好做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薇娅所谓的“税筹方案”曝光!金税四期是怎么做到的?
- 今年对纳税筹划重视的企业,利润都增加了,如何度过企业危难期?
- 最容易导致税务筹划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薇娅所谓的“税筹方案”曝光!金税四期是怎么做到的?
金税四,说穿了最主要就是资金流网络化监控,薇娅及其直系亲属的巨额资金进出,不可能不被预警。
而金税系统,对各种行业负税率是有算数模型,大资金流水对应低缴税,系统这要是不报警,那就该扔了。
薇娅是过渡相信所谓税收筹划方案了。
税收筹划空间,其实就是稽查局的查税成本。
一个稽查小组,明面上至少三个人,背后是大数据中心,下面是专管员。这么一下来,查一次税的消耗不低。
所以,几千几万,税务局其实懒得管,也管不过啦。
但头部主播动辄上百万,甚至上亿。着体量就完全够引发质变的了,更何况,目前是主播倒逼厂家利润,和国家扶植企业政策完全背道而驰,被敲打,不奇怪。
今年对纳税筹划重视的企业,利润都增加了,如何度过企业危难期?
涉及纳税筹划的话题太热,一般水平的财经创作者不敢轻易动笔!估计那些专司纳税筹划的专业能人,且具备好口才的人士,口若悬河定能讲得精彩!笔者其实也讲不好,20多年的老财税人是来踢馆的!
笔者一贯口才不好、文笔又差!俗语称“忽悠”的技能就更不擅长了!借此问答,单挑几个精彩的税收筹划真实案例与大家自娱自乐一番!言语不够美妙的地方,还望包涵!
纳税筹划的成功案例,身边真不缺乏!建筑安装业、普通贸易业、餐饮***业。。。涉及各行各业,既然写了三个,本文就以这三个行业的经典案例叙叙旧!
1、建筑安装业
S公司是一家2004年成立的建筑安装类企业,从笔者2016年接手以来,对其经济数据了然一心。对历史数据,在不停的折磨中,被动且痛苦的翻阅过N次!2016年以前所得税负均衡的保持在0.7%左右,增值税(营业税)实际税负2.7%(一段时期是小规模纳税人)。从这个实际税负可以看出,这个纳税筹划的成绩单已经很靓丽了。记得2016年初见,老板对此津津乐道!
打断一下,老板衡量纳税筹划的唯一标准,当期少上税就是成功的!
2018年10月底开始至今,每月开始还账!隔三差五,税局就打电话“某年某月,税票号码X,税金Y,请今天之内到税务局拿通知单,把税金补缴了”!就这么不断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每月平均补税、滞纳金(竟然没有罚款!)不低于40万元。我作为财务负责人,每天翻阅原始凭证,复印资料。。。真可谓疲于奔命!
老板一筹莫展,到嘴的肉一点一点往外拿,心在滴血!我不太会用华丽的词造,简单说一下失控发票,业内的老师都比较熟悉!
2、餐饮***业
K公司是一家专司餐饮***的普通小公司,成立于2014年10月,老板是个精明干练的老者,会算账会算计!2018年4月份初有接触,准备接洽财税业务的时候认识。他最津津乐道的是某纳税筹划团队怎么厉害!把我这老财税人都说得热血沸腾,可想而知他所述纳税筹划团队的口才有多牛A了!
最容易导致税收筹划失败的原因是跳出业务本质,为了筹划而筹划,太过生硬,生搬硬套,经不起推敲,一查就出问题。
税收筹划要通盘考虑,不能只基于一个点,也不能脱离企业实际经营情况。
第一是对税收政策生搬硬套,不懂得变通;
第二是各种税收政策掌握的不全,使用税收规定错误
如资产重组享受税收优惠,一个很重要的时间节点就是必须满一年,比如a公司将其某一栋商场单独独立出来成立B公司。A公司以房地产出资成立b公司时是可以不用交土地增值税的,税收优惠政策也规定,b公司投入的房地产必须从过户之日起,一年之内b公司股权不能发生变更,而且主营业务不发生重大变更。***如A公司对税收政策理解不深刻,在b公司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之内,就把b公司的股权转让给c企业,a公司是需要缴纳土地增值税的。
税收筹划失败通常有九大原因:
1、对税收、税法政策理解不透彻:
由于社会的进步,公司的发展,企业的核算也越来越复杂,有时候[_a***_]和税务是不同口径的纳税时间,这就会产生税会差异。进而增加了核算和理解的难度。
2、没有考虑避税过程中发生的隐性成本:
避税往往是一个体系化的工作,我们通常需要进行商业模式的构造,交易方式的设置等,这往往可能涉及到注册新的公司,涉及到筹措资金等所需要的隐性成本。
3、业务发生以后才考虑税务筹划
所有的避税业务都是在发生之前筹划,业务发生后,考虑税收筹划,相当于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4、名为筹划,实为逃税漏税。
这两者之间有本质区别,所以,一定要把控好这个度。
5、对潜在的税务风险缺乏认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税务筹划好做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税务筹划好做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