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税务筹划例子分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税务筹划例子分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企业所得税的税务筹划案例分析——利用折旧方法进行税务筹划?
- 税务筹划不能触碰哪些法律红线?
- 税务筹划有几种?企业到底要如何选择?
根据我国的企业所得税法的有关要求,企业纳税人应当按照月份或按照季度进行预缴所得税,预缴所得税的日期应当是在相应的月份、季度结束后的15天之内。
在纳税人依法向税务机关申报并且预缴所得税后,还需要在纳税年度结束后通过汇算清缴来完成实际的年度所得税的纳税义务,对于多交的税款予以清退,对于未交的税款予以缴纳。
由上述税法规定可以看出,如果预缴的税款可以依法控制在实际应缴税款的金额以下,则可以获取一定所得税款的延迟纳税收益,存在着一定的企业所得税税务筹划空间。那么到底应该怎么操作呢?
首先,税点点带大家看一下税法对预缴企业所得税的相关规定。企业在按照税法要求预缴税款时,应当按照月度或季度的实际利润预缴所得税;而在企业无法按照实际利润预缴所得税的,可以按照上一个纳税年度的月度平均应纳税所得额或者季度平均应纳税所得进行预缴,或者是其他税务机关认可的方法进行预缴。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好预缴方法之后,当年度不能随意变更。
下面税点点为大家举例说一下:
谢谢邀请。
税务筹划这个词在实务中常常会被过度使用。很多时候还与避税或逃税混为一谈。
从其意义来看,有三个关键要素:
必须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超纲”的是犯法,这是基本的红线,也是生命线,不可逾越,也不要轻易尝试。
事先筹划和安排:事后“亡羊补牢”,那是“为时晚也”。
获得“节税”的税收利益:这个是筹划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落脚点。
但是,对于筹划的过程把控,很多时候可能并不准确,有时候对于税法概念混淆不清,有时候可能是理解不到位,有时候可能对税法的运用过于激进,都有可能会导致触碰到法律的红线。
之前惊天动地的8亿税收大案,就是这样的例子。本身设立工作室这个做法,已经可以取得不少的税收优惠,可是在此基础之上,还要人为地添加“阴阳合同”,这就是将税务筹划与偷税漏税混为一谈了。
这样的例子,还有之前被过度使用的“人力***外包”,明明是公司的员工,为了节省个税和社保,***用违规的人力***外包方式。通过劳务公司开票,支付服务费的方法,来降低公司应该缴纳的个税和社保。这就是明显的偷逃税行为。
企业应该意识到,从2016年开始,我国的税收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金税三期上线、发票数据比对、营业税消失增值税接管、增值税减税并档、税务局实施智能稽查系统等等,这都是给企业的“警报”,以税务筹划为名,偷漏税的行为不能再有了。
税务筹划有几种?企业到底要如何选择?
税务筹划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个人所得税节税方案(通过改变收入类型适用低税率),改变收入类型,由工资收入、劳务收入、提成奖金收入变为经营所得收入,从而享受低税率。
让我们做方案进行对比:普通模式个人独资模式王先生是从事房地产的专家,与某公司A签订了地产项目居间协议,公司A将500万佣金转给王先生前,相关个人所得税已经扣除,税率高达32%,王先生的个人独资模式王先生使用[_a***_]的个独企业与某公司A签署了居间协议,公司A将佣金转给王的个独企业,税率仅6.04%劳务收入超过5万部分适用税率为40%,速算扣除数为7000,个税税额为:5000000×(1-20%)×40%-7000=1593000元个税税负率为:1593000÷5000000=31.86%
二.企业所得税节税方案(通过定价转移或业务转移方式)
增值税纳税筹划方案主要有以下思路
1、通过选择不同纳税人身份进行纳税筹划
2、通过选择不同销售方式进行纳税筹划
3、兼营销售的纳税筹划
4、混合销售的纳税筹划
5、大型企业分立的纳税筹划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税务筹划例子分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税务筹划例子分析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