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资金投资现状,理财资金投资现状调查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理财资金投资现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理财资金投资现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2022年,钱... 显示全部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理财资金投资现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理财资金投资现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2022年,钱用来买房还是理财好?
  2. 我们存在银行理财产品中的资金,流向了何处?
  3. 目前腾讯理财通的资金保有量达人民币8000亿元,用户数突破1.5亿,你怎么看?

2022年,钱用来买房还是理财好?

有余钱就已经是很不错了,至于用来投资什么还真的很难帮上忙!毕竟在这个纷繁多变的世界里,谁又会知道世界那个角落里会爆发出什么惊天***。疫情还是我们头上悬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没有被减除,而俄乌冲突却让世界变得更加变幻莫测!

笔者放了几年的美元终于还是拿不住脱手了,但是从疫情爆发以来相对于人民币已经贬值了超过5%,意味着投资美元年贬值超过3%。可随着美元加息时期的来临,最近美元相对于其他欧洲等国家货币进一步升值,未来的美元可能会得到一个升值期,是否可以回到6.7:1是不得而知。

理财资金投资现状,理财资金投资现状调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基金是最近投资最苦恼的事,笔者一贯坚持的原则就是~~要不选择相对风险较低的大额存款或者R1、R2的相对低风险理财,不触碰基金和风险较高的理财产品;另外,不介入期货等超高风险和杠杆产品,但却是愿意承担具有一定风险的股票市场包括沪深京普通股和科创板,以及港股的投资等,要赚要亏那都是从自己的手里流失或赚取,不嫁手与他人,让基金经理人来决定你手里财富的盈亏。因此,炒股也是需要参与的,基金和高风险理财还是要思量思量。

买房也真是笔者再一次考虑的范畴,但必须要有一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需要选择具有一定增值空间的城市或区域,不可能像以前买青菜萝卜那样买房子。一二线城市应该是可以作为投资保值的重要方面,还有一些发展较快的环境价格相对低廉的地区作为投资的方向。未来的房产不可能出现全面上涨,最多也就是28定律,也就是20%的地区可以轻松跑赢通货膨胀,而80%的房产不可能跑赢通胀,甚至LPR和存款利率收益都比不过。并且,有些城市还会出现下降的趋势。选择最为重要,但房产投资还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毕竟还有一定的租金收入,且租金上涨趋势还会继续保持。

至于,投资黄金、石油期货和比特币等这些全球性大鳄投资产品,还是建议要慎重。在石油达到110美元/桶的今天,千万不要忘记在二年前那-20多美元/桶的石油期货泪水。

理财资金投资现状,理财资金投资现状调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之,有余钱还是可以投资房产,只不过要睁大眼睛看好城市和性价比,并建议无需操之过急,想来这两个要想再次来房价大爆涨的概率几乎为零。要投资就不要做那些短期的投资,踏踏实实选择一个好房产一直把它放在手里,除了租金还有机会让房价稳步上涨机会。理财是不可以太把期望寄托给职业经理人,这个还真的不如买房来的踏实。

我倾向于买房。

理财,我个人去年理财收益很不理想,深刻体会到了理财也是有风险的,太过稳妥的理财品种最高收益也就4%,股票型基金我是全军覆没,固收类的基金,这两天跌的太厉害了,大有一跌回到解放前的意思。

理财资金投资现状,理财资金投资现状调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都说房价降了,可是租金并没有听说下来。

我买过房,也卖过房,以前买房的时候早,觉得我的工资收入购买一平米的时候房价就挺合理,我的第一套房2002年入手的,当时月工资一千二,房子的均价也就一千二。

现在我所在的城市,五六千一平的房子比比皆是,我的月工资也在五千,个人觉得房价趋于合理了,我也在考虑再买一套,收点租金,为以后退休做下铺垫。

咱不是炒房客,也不是投资理财专家,我就想买房,可以当做固定资产留给子女,能给他们减轻点压力,何况理财要想获得高收益风险也不小,个人倾向于买房!

题主回答问题很全面了,我个人也很赞同。2022年,闲钱用来买房还是理财好,作为一个选择性问题,没有统一的答案。要因人而异,每个人经济情况不一样,每个家庭的投资理财观念也有不同

其一,买首套刚需房越早越好。年轻人工作以后,不管是在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购买首套刚需房都会提上日程。只要具备缴纳首付款的条件,就要积极的去看房、选房、买房,毕竟,我们中国的传统观念,娶妻生子,安居乐业是立足之本。

贷款买房,对于年轻人来说,也能激发勤奋工作的动力。

其二,购买改善性住房也是越早越好。二娃、三娃政策出台以后,两房户型已不适应家庭居住,三房、四房户型成为改善性急需,这样的房子越早买越受益,因为孩子不能等,居住空间需求也大。

其三,炒房一夜暴富的建议再考虑。房住不炒是国家政策,国家从房屋交易税、银行***利率进行严格调控,支持购买刚需房、改善住房,禁止炒房。

其四,学习新规理财产品,寻求适合自己的。2022以后,银行销售的全部是新规理财产品,认真学习产品特点,低风险低收益,高风险高收益,新规理财都不保本,这是最大不同,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接受风险教育。新规理财可以购买。

如果家里有住房了就不要再买房投资了。因为现在不好出租了。投资回报率低就没有必要买房。还是理财比较安全

如果年轻人结婚买房可以抄底的可以考虑买。现在利率低了,有的楼盘降价了最好买快建设好的房子。不要买两年后交房的。

看看这篇《为什么2022年房地产突然炒不快了?》就知道了![_a***_]得很到位,看完茅塞顿开,把开发商底层的逻辑都捋得清清楚楚。

凡事都有其自然发展规律,房价见顶回落是必然的。就像08年股市六千点见顶回落一样。至于房产税十年前就在说了,也仅仅说说而已。

另外,收入暴涨也可以救地产的,只是这可能吗?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我们存在银行理财产品中的资金,流向了何处?

自己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钱到底投到哪边去了,安不安全,这些问题往往被大家所忽略,很多人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时候,更多的是看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而很少关心该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投向。

那平时我们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到底流向了哪些地方呢?

每一个理财产品的资金投向都不一样,但在产品说明书里面都会提到资金的投向,不过大多银行理财产品对资金投向的描述都很简单。

通常来说,我们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资金主要有三大流向。

第一个是货币市场工具

所谓货币市场工具,通常包括现金业务,同业借款,同业存款,同业拆借,债券质押式正逆回购,外汇等等,这类型的投资风险很小,但收益也相对比较小。

第二个是债券市场

债券市场可投范围就比较广,包括国债,地方债,企业债,公司债,金融债,***债券,可转债,资产支持证券,短期融资债券,中期票据,非公开定向融资工具,央行票据,次级债,私募债,等等。

第三个是权益类和债权类资产。

比如委托***,信托***,信托受益权,特定资产收益权,委托债权,应收债权,股票,股票指数期货,基金,阳光私募产品,并购,债转股,产业基金,股权投资,保险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各类受(收)益权、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等等。

第四个是海外资产配置。

这个海外资产配置主要针对的是一些高净值人群,这个也是私人银行理财产品重要投向之一,这些资金的投资类型跟前面三种差不多,只不过资金主要是用于投资海外的资产,比如目前有很多内地居民通过理财业务在香港进行资金配置的主要方式有高端保险、股票沪港通、债券沪港通、基金沪港通、投资银行以及私人银行业务等。

你购买时,认真看产品说明书,产品说明书写得很洋细。我在这里给讲个大概,理财产品资金投资对象为:国债,央行票据,金融债券,企业债(公司评级为AA+,债券评级为AA+及上),大型AA级央企和AAA级国企5年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债券,银行同业存款,银行间票据回购,银行间拆借等低风险和中低风险投资项目

以前银行理财产品所聚集的资金,一部分是投资于债券市场,或者黄金、外汇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但是因为理财产品支付利息较高,本来就是搏取风险收益的,所以,相当多的银行理财资金为了不亏本,必须借用信托和基金公司的通道业务,间接进入证券市场,以期赚取较高的股市收益。现在,各银行都成立理财子公司了,从此再不必借用通道业务,自己可以直接进入股市等风险收益市场。需要说明的是,今后的理财产品是不保本的,而是净值型理财产品,打破了刚性兑付,体现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和本质。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高收益“资产荒”的持续,银行理财自2017年以来,创下历史新低,但这并不影响人们购买理财的热情,那么,我们买理财的钱到底去哪里了呢?在关注受益的同时,你关心过你的钱去哪了吗?!

从投资渠道来说,银行的理财资金主要投资于以下三种途径:一是银行自主安排资金,主要投资于债券、货币市场等监管允许的较成熟的金融工具;二是通过信托、券商、基金、保险等资产管理计划进行投资;三是通过理财直接融资工具投资债权类资产,但这种方式用的比较少。

农业 银行的安心得利2018第5964期理财产品为例,该理财产品由资产管理人投资于境内市场的存款、货币市场工具、同业借款、较高信用等级的信用债、非标准化债权、以及符合监管要求的信托***及其他投资产品。

对于普通人群,购买理财时一定要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及风险和权益说明,对于理财投资范围内各项投资占比不等,风险等级也就不同。因而,并不是预期收益率或者业绩基准越高的理财产品越好,还要与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我们在合理理财的同时,也要认真做好资产配置。

目前腾讯财通的资金保有量达人民币8000亿元,用户数突破1.5亿,你怎么看?

这个很正常,现在大家对理财意识都有所提高,还有就是有好多用户的钱要么存在支付宝,要么存在微信里,还有就是银行卡里,但是短时间存在银行是没有多少利息的,想要高利息就要存定期死期,但是存了死期有急用时不是很方便,理财通和支付宝就不一样了!不用存死期就有相对好的收益!用时还很方便!自然而然用户就会习惯和喜欢!

腾讯是国内最垃圾最昧良心的公司,没有之一,从一开始就是抄袭,垄断,打压别的创业者,一步步做大,一心做游戏,昧良心死命赚小孩子的钱,做这么大对于社会公益事业一点也不关心,相比较马云又栽树还做教育,请问马化腾,你在做什么?是不是又想着怎么抄袭新的创业公司的方案呢?把钱交给腾讯是最大的错误。

一提到腾讯,就一定会想到阿里。

二者如果在互联网上形成二雄争霸的态势,既生瑜何生亮,对于二位大佬是也许是不幸,但是对于我们百姓可以算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只有绞尽脑汁做利于大众的事,才会得到用户的青睐,进而用他们的服务

腾讯的理财通解构

腾讯的理财通主要包括货币基金,稳健型理财、基金、股票。可以说基本涵盖了普通民众主要的投资产品。而且还有小额借款功能。虽然阿里巴巴在理财方面做的比腾讯早,但是现在两者除了平台不一样,基本功能功能已经很全而且和趋同了。

除此之外理财通之外腾讯也有保险产品,覆盖面也基本涵盖了我们生活可能需要的主要险种。见下图,涉及车险、寿险、健康险、意外险等各种险种。

未来的趋势

未来我们购买金融产品一定是越来越方便,过去我们买保险的时候要去保险公司、买股票要去证券公司、买稳健理财要去银行等等

未来我们只需要在一个平台就可以搞定,而且费率也可以很低。像股票基金在银行申购手续费要1.5%左右,而在互联网平台,比如理财通和支付宝上都是打一折,而且购买起点金额也由100元变为10元。

因为腾讯和阿里本身不创造保险和理财,他们主要是作为渠道,所以平台的竞争主要不是产品的竞争,产品很容易同质化,未来的竞争还是流量,谁的用户多、谁的用户粘性大、谁的使用体验度好,谁就更容易有好的发展。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在互联网平台购买各种金融产品,而且腾讯和阿里都有强大数据库和数字计算能力,能够更加精准的做用户画像,做精准营销,这些都是传统金融行业所欠缺的。因此,我相信腾讯和阿里的资产管理规模会越来越大。

题主这个问题其实是旧闻,腾讯2019年发布Q2财报时就已经提到了理财通资金达8000亿,现在整整半年过去了,或许这个数字更高些。

1、理财通增长速度较快:

从这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理财通前期增长是较慢的,前面整整4年的时间资金规模才刚刚达到3000亿(2017年末),相比支付宝来说差距很大。但是整体来说,理财通从2017年(年中仅有1500亿)开始高速增长,到2018年末时资金量已经达到了了5000亿,2年的时间让理财通的资金量翻5倍。而进入2019年后,仅仅半年时间资金量又达到了8000亿,这个增速是非常快的。

2、理财通用户增量不多

不过,在理财通资金总量高速增长的同时,实际的用户数其实变化并不大。2017年5月时用户已达到了1亿左右,到2018年9时用户数达1.5亿。但是2019年Q2财报仍旧显示理财通用户数为1.5亿。可见理财通用户量这块已经达到瓶颈,整整有1年左右的时间未实现新的突破。

3、理财通高速增长来源于产品给力

用户量增长缓慢,但资金量增长快速,这说明了理财通用户的平均投资额在近2年内大幅提升,那么我们也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那就是理财通的产品比较给力,从而吸引了很多用户增加自己的投入。

这从侧面说明了理财通这2年在用户体验上的确下了功夫,我个人也使用理财通可以说感受比较深,这里随便聊几点。

一是理财通能带来很多便利,比如预约信用卡、换***,梦想***、工资理财等等,这些内容和用户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能提高用户活跃度,也乐意接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理财资金投资现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理财资金投资现状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0591hsz.com/post/9567.html

dfnjsfkhak 2024-04-08 04:18 0

回答数 0 浏览数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