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企业并购财务风险例子最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企业并购财务风险例子最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企业合并并购优缺点的案例分析?
- 企业在并购中是如何锁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
- 光大暴风并购MPS仅用时3个月,耗资52亿元的并购最终演变成一场大败局,资本投资风险到底有多大?
企业合并并购优缺点的案例分析?
企业合并并购的优缺点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来进行具体分析。以下是一个案例分析:
案例:公司A与公司B的合并并购
优点:
1.扩大市场份额:公司A与公司B合并后,可以整合两家公司的***和客户群体,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力。
2.***整合:合并后,公司A与公司B可以共享***,包括人力***、技术、设备等,提高***利用效率,降低成本。
3.提高创新能力:合并后,两家公司的创新能力可以相互融合,共同研发新产品或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
4.强化品牌影响力:合并后的公司可以整合品牌形象和市场推广策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知名度。
缺点:
1.整合困难:合并并购过程中,可能面临文化差异、组织结构调整等问题,导致整合困难,影响业务运营。
2.风险承担:合并并购涉及到一定的风险,包括财务风险、法律风险等。如果风险评估不充分,可能导致合并并购失败或带来不良后果。
企业在并购中是如何锁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
企业在并购中是通过评估定价风险, 评估定价风险,来锁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
2.支付风险
支付风险是指在并购过程中,由于支付方式选择不当导致并购公司出现亏损的可能性。并购方在并购过程中,可以选择现金、股票或者现金与股票混合支付的方式
光大暴风并购MPS仅用时3个月,耗资52亿元的并购最终演变成一场大败局,资本投资风险到底有多大?
有钱任性,但禁不住一地鸡毛。
话说,2016年暴风影音对体育传媒公司MP&Silva(以下称“MPS”)收购,花了三个月的时间,耗资52亿人民币。结果,禁不住MPS的三位意大利人股东高位***,随后成立竞争公司。2018年10月,MPS被***判决破产,只留一地鸡毛。
光大证券、招商银行、暴风集团纷纷中招。当时各方为了完成收购专门成立了上海浸鑫基金,收购MPS65%的股权。根据工商信息显示上海浸鑫基金共有14位出资方,共出资52.03亿元。
由于出资手续不规范,导致各方互相推卸责任,最终才有暴风影音冯鑫被***取强制措施的结果。
2016年是体育版权大受追捧的时间,当时除了暴风体育以外,还有乐视体育。2016年,MPS拥有欧洲足球锦标赛、意甲联赛等顶级赛事***,当年其估值达到了14亿美元。当时的情况52亿收购确实也不亏。可惜,但是人并没有多少海外并购的经验,最终导致了这样不合理的结果。
暴风影音是一只妖股。2015年上市时,暴风受到资本热捧,连续收获28个一字涨停,总共创造了39个涨停板,市值一度超过400亿元,目前市值只有19亿元。这真的是,当海浪退去,我们就知道谁在裸泳了。
关于暴风,笔者恰巧有篇文章,先摘录关于MPS部分如下:
并购的导火索
那么这次暴风冯鑫的出事,根本的导火索是什么呢?
并购。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与其投资合作的光大旗下MPS项目破产有关。
2016年年初,光大证券旗下的公司光大浸辉与暴风集团等设立了浸鑫基金,以2.6亿元撬动52亿资金,完成了对全球体育赛事版权公司 MP &Silva Holding S.A.(简称MPS)65%的股权收购。在当时来看,这是一笔明星项目。
但是,之后的经营并不尽人意:MPS发生了三大创始人相继***走人,收购的公司也陷入困境并破产。
从“盛誉”到“失手”,不过是两年时间。
如此大规模的收购,到底之前的风控与尽职调查,是否详尽,已经很考量,至少结果并不是参与其中的机构,所希望看到的。
第一感觉是,这是完全不把钱当钱花。
国外的很多并购案例最后都以失败结束,包括最早的中远洋,到后来的中信。还有TCL也是经历了阵痛。
***的吃瓜群众看不到真相,难免就忍不住揣测,是不是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转移资产。暴风风暴中的冯先生,和曾经的贾先生相比,似乎有那么多相似之处,只是这一回冯先生还留在国内,而贾先生已经在国外自在逍遥了。
当然,并购基金和上市公司的类似操作,也很常见。借并购的消息***,拉高上市公司估值,最后皆大欢喜。之所以选择国外标的,自然是因为更有噱头,更不容易被散户看懂,能炒作出更高的预期。至于背后真实的并购价格,有没有其它交易,就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啊。
只可惜MPS的坏消息,来得太早了一点,就像是人家在等着有人入坑割韭菜。
越发感觉到资本的世界如此魔幻,还有小散们玩的地吗?
囤积版权依然要看资产性价比,抛开估值看投资都是耍流氓,前几年我国一些企业为了争夺全球IP特别是直播转播权的IP,投入了巨资,扎堆资本竞争的结局,就是都没有买到便宜的版权,而推高版权价格之后,最终一地鸡毛。
为什么大家都去囤积版权?我们看到,最近几年有些***网站开始战略调整,知道了买IP,不如自己创造IP,网络剧还是要自己操刀动手。但是在2015年-2016年大家没有那么冷静,至少在版权上面几个企业犯了不同程度的路线错误:
其一、就是本题目中的暴风集团,冯鑫联合光大资本,又牵手了招商银行,撬动了52亿的资本,收购了MPS(MP&Silva),当时的MPS估值14亿美元,当时的MPS有意甲部分球队的全球媒体版权、全球51个地区的英超转播权、特定地区的F1版权、NFL的欧洲转播权等重磅转播权。和法网、阿森纳亦有深度的合作。然而,上海浸鑫基金在2016年5月拿下了65%股权控股后,仅仅两年半,2018年10月法网的一次追债[_a***_]就让MPS倒闭。MPS一路丢失了意甲、英超、苏超、美洲杯、解放者杯、南美杯版权,而阿森纳俱乐部和欧洲手球联合会也与该公司终止了合同。可以说,并购便是MPS衰败的开始。
其二、乐视。当乐视开始丢弃资产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其曾有2018年世界杯转播权,有环法和F1的转播权。然而这些转播权到最终都没有产生价值,由于乐视多路出击,业绩每况愈下,这些转播权纷纷因为违约或者转售被他人获得。
其三、天盛体育。这是一个早期玩版权的玩家,主要的投资对象大约是英超的版权,如今已然消声灭迹。不知道多少人还记得这家在2010年就已经结束的公司。
其四、万达体育。已然在路上,但是前路在变窄。
这是万达体育在美股第一天的成色,不能说万达体育做的不好,但是84%的负债率和微薄的利润率,的确让投资人提不起精神。
看上面,我们来总结一下版权体育版权投资难在何处?
其一、体育版权毛利低。对于版权所有者,挖掘版权利润的能力要求却很高。资本为王的直播版权市场,最终依然比拼的是烧钱能力。
冯鑫曾经是创业明星,因为出生于山西阳泉,与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乐视网创始人贾跃亭被媒体视为是互联网圈的晋商代表。曾经的辉煌渗透率很高。
冯鑫推出带有核心技术的播放软件——酷热影音,并成立北京酷热科技公司(下称酷热科技)。2007年,酷热科技收购暴风影音,组建了北京暴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暴风科技)。2009年,暴风影音用户总数已达到2.8亿,占当时总网民数量的73%,每天上线用户数达到2500万,仅次于QQ和迅雷。当时,本人也是暴风影音的客户。相信那时暴风影音知名度几乎达到家喻户晓之地步。
科技行业特别是新科技行业一个小时老本都吃不得,一刻也能不能放松创新。就如乔布斯所言:天天在创新。
暴风科技就是忽略所处行业的特性。当时各大***门户网站正“烧钱”买版权,甚至自制网剧,而暴风却勒紧裤腰带能不买就不买,更不用说花钱搞自制。就在暴风节衣缩食全力以赴准备上市的时候,2013年,爱奇艺与PPS合并,超越暴风影音成为中国最大的网络***平台,全网的月度用户覆盖3.57亿。这或是暴风科技走向向衰落的转折点。
在上市后的40天里,暴风科技拿下36个涨停板,股价从发行价7.14元暴涨至307.56元,市值飙升到369亿元。
但三个月后,这只“妖股”又暴跌,市值一度蒸发150亿元。截至2019年7月26日,暴风科技股价已跌至6.30元,总市值20.76亿。
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虚幻泡沫总有一天会破灭,会打回原型。一定程度上说是追求上市害了暴风科技,害了冯鑫。还是一夜暴富氛围太诱人。然而这绝不仅仅是暴风科技一家公司。
7月29日开盘暴风科技一字跌停。这个在预料之中。开盘封单逾10万手。不过与其他上市公司黑天鹅***不同的是,众多机构早已逃之无影。Choice数据显示,机构在去年四季度大规模出逃,股本数量减少比例达到了96%。
Choice数据显示,去年底,机构持仓股数仅剩45.56万股,占流通股的比例仅为0.19%,总股本比例0.14%。去年三季度末持仓股数为1157.98万股,占流通股比例4.59%,总股本比例3.51%。不过,目前,仍有31家基金持有暴风集团。赔掉底裤只是时间问题。
暴风科技集团的命运对中国科技公司是一个巨大警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企业并购财务风险例子最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企业并购财务风险例子最新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