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财务管理业务发展阶段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财务管理业务发展阶段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企业会计准则发展的基本阶段?
-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基本阶段:
1. 历史阶段: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始于古代,最早的会计准则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财务报告要求。在这个阶段,会计准则主要是基于经验和传统的原则,缺乏统一性和标准化。
2. 现代阶段:20世纪初,随着工业化和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更加准确和可比较的财务信息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在这个阶段,各国开始制定自己的会计准则,例如美国的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和英国的英国会计准则(UK GAAP)。
3. 国际化阶段:20世纪后半叶,全球化的趋势增强了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需要建立国际通用的会计准则来提供统一的财务报告标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成立于1***3年,开始主导制定国际会计准则(IAS)。
4. 统一化阶段:为了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更大的一致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与美国金融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合作,共同制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自2005年以来,IFRS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通用标准。
总的来说,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经历了从基于经验和传统的原则,到国家自主制定的准则,再到国际协调的全球标准的过程。这些阶段的发展对于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促进跨国投资和经济合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
第一阶段是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负责,制定了国际会计准则(IAS)。
第二阶段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制定,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负责,取代了IAS,并逐步被全球范围内的企业***用。
第三阶段是国家会计准则与IFRS的融合,各国根据自身情况对IFRS进行本土化改进,形成了国家会计准则,以适应本国企业的特殊需求。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电算化系统运行前,对有关人员进行的培训,不仅应包括软件的操作培训,还应包括实施电算化系统后新的企业内控制度及凭证流转程序方面的培训。尽可能在开发阶段就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从而减少系统运行后出错的可能性。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从20世纪70年代末才开始,经历了尝试阶段、自发发展阶段和有组织、有计划地稳步发展阶段,到目前的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在这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商品化、通用化的财务软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第一阶段尝试阶段(1982年以前)。
第二阶段自发发展阶段(1983年—1988年)。
第三阶段稳步发展阶段(1989年--1996年)。
第四阶段会计软件发展阶段(1996年以后)。
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会计电算化软件产业,通过国家级评审的会计软件已达30多个,通过省级评审面向会计电算化应用人员的培训可分为初、中、高三个层次。大部分会计人员要通过培训,掌握计算机和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部分会计人员要通过高级培训,能够对计算机系统环境进行一般维护,对会计软件进行参数设置,以及对会计核算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利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财务管理业务发展阶段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财务管理业务发展阶段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