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财务管理专业理论发展规则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财务管理专业理论发展规则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20世纪财务管理发展按照时间顺序先后经历了哪几次发展浪潮?
- 财务管理什么时候开始的?
- 什么是账目管理的三大目标?
20世纪财务管理发展按照时间顺序先后经历了哪几次发展浪潮?
20世纪财务管理发展按照时间顺序先后经历了5次发展浪潮。20世纪是财务管理学从独立走向完善的世纪。
1、20世纪初期的筹资管理
2、二战后的资产管理(内部控制财务管理),
3、60年代中期的投资管理,
4、70年代的通货膨胀财务管理,5、80年代中后期的国际经营财务管理。
这五次飞跃性的变化,被称为财务管理的五次发展浪潮。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是理财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
中国的财务管理的发展历程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20世纪70年代末大约经历了30年时间,在这一时期,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统收,统支统,负盈亏,企业在筹资,投资,决策以及收益分配方面没有自***,企业财务管理的重心在于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突出的表现为对流动资产和和资金的管理,对费用与成本的控制 以及对经济核算的强化等方面。
企业财务管理大约起源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当时西方社会正处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地中海沿岸的许多商业城市出现了由公众入股的商业组织,入股的股东有商人、王公、大臣和市民等。商业股份经济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企业合理预测资本需要量,有效筹集资本。但由于这时企业对资本的需要量并不是很大,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比较单一,企业的筹资活动仅仅附属于商业经营管理,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财务管理职业,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筹资财务管理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革命的成功促进了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技术的重大改进和工商活动的进一步发展,股份公司迅速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公司的发展不仅引起了资本需求量的扩大,而且也使筹资的渠道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筹资活动得到进一步强化,如何筹集资本扩大经营,成为大多数企业关注的焦点。于是,许多公司纷纷建立了一个新的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财务管理开始从企业管理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管理职业。当时公司财务管理的职能主要是预计资金需要量和筹措公司所需资金,融资是当时公司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根本任务。因此,这一时期称为融资财务管理时期或筹资财务管理时期。
什么是账目管理的三大目标?
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有:
财务管理是指运用管理知识、技能、方法,对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以及分配进行管理的活动。主要在事前事中管理、重在“理”。会计是指以资金形式,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连续地反映、监督和参与决策的工作。主要在事后核算,重在“算”。
财务管理的目标有:
1、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是西方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西方经济学家以往都是以利润最大化这一概念来分析和评价企业行为和业绩的。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就必须讲求经济核算,加强管理,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这些措施都有利于企业的合理配置,有利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2、股东财富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最多的财富。当股票数量一,股东财富是由其股票价格决定的。与利润最大化相比,该指标有些改进,主要是它考虑了风险因素,因为通常[_a***_]会对风险作出较敏感反映;另外该指标一定程度上能避免企业追求短期行为,因为预计未来的利润同样会对股价产生重要影响。
3、企业价值最大化
传统上,人们都认为股东承担了企业全部剩余风险,也应享受全部的经营收益。而职工或债权人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在财务管理的目标设定中往往被忽视。事实上,现代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股东、债权人、职工以及企业上下游关系人都会承担一定的风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理论发展规则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财务管理专业理论发展规则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